日期:2016-3-20(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罗山县: 建设电子新城癫痫病的日常护理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河南经济报 张尚
9月的天气带来了阵阵凉爽的秋意,但走进罗山县产业集聚区,无处不涌动着一股股火热的创业激情:2010年7月,富士康公司电子散热器最大供货商香港纳鑫电子有限公司与罗山县政府签约,落户该县产业集聚区,拉开了罗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序幕。两年后的2012年2月,国内电子变压器前三强、电子元器件前50强企业东莞大忠电子有限公司年产600万件电子变压器生产线正式投产,开启了罗山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征程。这也成为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又一力作。
从无到有新突破
罗山县产业集聚区于2010年正式组建,主导产业是农产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由于在推进过程中,信阳市多个产业集聚区依附于农副产品深加工这个主导产业,在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等方面存在同质竞争的问题。同时农副产品深加工存在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的问题,罗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县域经济发展当作一道哲学命题,催生出一场无中生有的工业嬗变。
罗山县借助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为罗山县产业集聚区电子产业发展带来天时,以园区建设为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高附加值、低污染、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将罗山县产业集聚区确定为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配套园区。同时,罗山县地处郑州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长三角经济发展区的中心地带,距离石武高铁信阳站仅30公里,交通的便利为罗山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此外,罗山县有25万富余劳动力,其中有5万人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从事电子产业,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产业素质,可以满足电子产业用工需求,这为该县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人和之便利。
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为罗山县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自2011年该县确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来,罗山电子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电子产业风生水起,已引进电子变压器、线路板、散热器、低频组建等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13家,总投资达17.1亿元。
从普通向特色迈进
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好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选准发展重点,突出产业特色呢?该县综合考虑现有企业基础、布局、资源供应及发展潜力,结合区位交通优势,确定了未来优先发展以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周边配件为主的电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为建设相对完整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产业链,该县在电子产业发展初期重点引进和培育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PCB板、电源、机箱、显示设备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轻型电子工业;在通信设备()及其周边配件产业方面集中引进和培育显示屏、电池、充电器、蓝牙耳机、频率器件、摄像模组、芯片、外壳、柔性电路板等相关配套企业,打造零部件供应圈,初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后期重点引进或培育计算机系统设计、通信设备()整机成人癫痫病生产等高科技企业及电子信息设备集成制造企业,实现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众多小企业为基础支撑的产业集群,形成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计划到2015年,引进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周边配件产业相关企业5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解决就业4万人,电子产业园面积发展到2平方公里。到2020年,达到癫痫患者的护理13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60亿元。
从留住向扎根演变
如何留住企业,让产业在罗山县扎根?该县坚持围绕产业做文章,在软、硬环境上下工夫。
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承载力。该县把增强软实力作为提升形象的有力抓手,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善集聚区软硬件环境。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机制,累计投入3亿多元,完善配套了水、路、电、通信、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承载力大大提升。
政策激励,提升带动力。针对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该县出台了发展主导产业优惠办法,在土地、税收、用电、外贸出口、标准厂房租售、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电子信息企业最大优惠,着力吸引上下游产品和配套企业,积极发展一批关联度高、辐射性强的产业集群。为有效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该县在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域规划了4平方公里电子产业园,500亩、26套、2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区已建成使用8套,在建6套,为有效承接电子信息产业搭建平台。
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吸引力。该县先后出台了《罗山县招商引资若干优惠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通知》、开展零阻碍服务活动等一系列实施意见,对落户企业实行一站式、保姆式全程代 办制,全面推行少环节、快节奏、高效率、低成本的办事原则,为投资客商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忆往昔,荒山野岭,不毛之地;看今朝,厂房林立,机声轰鸣。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传统制造业摆脱微笑曲线的低谷,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如今的罗山县通过主导产业的雁阵效应,奏响了电子信息产业强势突起的音符,在中原崛起的时代舞台上源源不断地传递着。